奏响寂静生命的乐章
兰芳,女,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出生,1998年入职,副研究员,特殊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坚守辅导员岗位22年,遵循聋人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殊教育规律,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余次受到省、市校级表彰。为四川省内规模化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为高校构建残健融合的残疾大学生育人支持系统提供了有效参考,为教育主管部门、特殊教育学校、社会爱心企事业单位及残疾人家庭提供了应用性指导和参考。
一、爱心与关心,引领听障学生成人成才
“兰妈妈关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我们很多,心里很温暖。”学生陈某家中6人,除母亲外其余5人均为聋哑人,陈某想到母亲务农不容易,妹妹上专科学校还要付昂贵的学费,就一度萌生了退学打工的想法,她一边安慰学生“行百里者半九十”,一边想办法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帮助他申请到了国家助学金和学校困难补助,还托熟人为他介绍了兼职,放下思想包袱后的陈某,在大学校园里如鱼得水,不仅获得了奖学金,还获得了四川省第九届残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第一名、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听障生陈某,其文化课基础在聋人学生中属于佼佼者,兰芳竭力促成其随班就读,这名学生以复试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其自强不息的事迹选先后被《乐山日报》《中国教育导报》报道,2024年,该生通过公招考试回到母校成为一名专任教师。
二、耐心与小心,化解听障学生危机事件
听障学生通常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又多疑,看待问题更片面、情感上更冲动、行为上更莽撞,遇到问题极易“钻牛角尖”。听障生高某正是如此,有一天,兰芳突然接到一条信息“老师,世界上没有人理解我,为什么什么事情都不考虑我们残疾人的感受,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一条信息还没来得及回,第二条信息紧跟着又来了“我今天已经被第3个女孩子拒绝,我想不通为什么没有女生喜欢我,我不想活了。”兰芳心里一紧,已然预感到了一场严重的危机,不知道学生在哪个位置,不知道他此刻在做什么傻事,心急如焚却又不得不强迫自己镇静下来,一边稳住学生,一边联系家长收集线索,同时发动师生外出寻找,两小时后,终于找到情绪已在崩溃边缘的学生,经过不断的开导,这名学生逐渐爱上了马拉松,先后参加了川内外多地举办的马拉松比赛,2020年底,还获得了“全国自强之星”称号。
三、用心与精心,提升听障学生思想素质
“思想引领,行动实践,一个都不能少。”怎样才能引领好他们学习党史知识,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呢?兰芳根据听障学生具体思维能力强,但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构建了听障学生思政教育资源库,增强了思想教育相关学习资料的生动性、直观性,更好地向聋人诠释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内容,帮助聋生形成符合主流社会的正向价值观,帮助他们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成拥护党和政府的行动。她还根据聋生实际开展党史人物、事件和相关政策讲解,引导学生感党恩,跟党走,不断提升思想素质。近两年,有3名聋生主动把助学金评选机会让给更困难的同学,有2名聋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有2名学生被评为优秀大学毕业生,有10余名聋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四、尽心与决心,托起听障学生就业梦想
“就业事关残疾人家庭幸福,事关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兰芳自编教案,采取“四段式”教学模式,破除了聋生长期以来“等靠要”的思想,指导学生制作简历,开展模拟面试,做到聋生“一人一册”。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就业双选会,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不遗余力拓展聋人毕业生就业市场,兰芳足迹遍布天津、深圳、杭州、成都等省内外城市,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了,“回头客”单位也越来越多了。她努力推动学院加入省助残就业创业公益联盟,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开展了2次“川南片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积极促进实现艺体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并进,学生从事与艺术或体育相关的工作,占到毕业生人数的41.2%,如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墙体彩绘员、定制设计员、职业运动员等。
五、安心与醉心,探寻听障学生培养规律
“工作中光有同情和爱心是不够的,必须借助科研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围绕聋生教育,兰芳与同事们拧成一股绳,团队定期案例分析会、与年轻辅导员真诚谈心、创建辅导员工作室,立项课题10余项,撰写论文近20篇,系统提炼,不断总结听障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认知规律,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在听障学生体育、美育、思想教育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听障学生在2022四川省残运会上获得金牌18枚。《美育浸润,滋养听障大学生成人成才》获2023年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美育优秀案例一等奖,听障生参加省级、舞蹈文艺演出20余场,受到省市残联的高度赞扬,多次被《中国教育报》、四川电视台、川观新闻等媒体报道。
从“兰姐姐”到“兰妈妈”,她坚守辅导员岗位22年,透过感激的眼神,兰芳看到了学生真挚的心而心生感动,想着孩子们从懵懂到独立融入社会,有自己“扶上马,送一程”的功劳,兰芳又心生欣慰与骄傲,这也是她安心又醉心于辅导员岗位的最大动力。她说:“不计回报的爱是我工作的灵魂,我愿意永远做学生的知心人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