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女,35岁,中共党员,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体育学院讲师,健身健美国家队退役运动员,健美国家级运动健将,健身健美国家级裁判。康体俱乐部指导与管理课程组组长,健身健美代表队负责人,龙舟队体能教练。
“我曾经走过这条路,我希望可以为我的学生撑起一片天”
她是国家级健将、国家级裁判,亚锦赛冠军 ……可是和这些荣誉称呼比起来,她说她更喜欢老师这个称呼。
她组建了学校第一支健身健美代表队,带领学生获奖无数;她参与学校龙舟队组建,并担任体能教练,第一次参加全国顶尖龙舟赛事,就摘得三个项目桂冠。
她是健身健美课程的专任教师,三尺讲台上,她用自己的竞赛经验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教书育人。她是班主任,学习生活中,她总是耐心倾听学生们的困惑与烦恼,用智慧和爱积极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同学们也都亲切地称呼她“玲姐”。
她就是体育学院的冠军老师——李玲。
“比起做运动员,我更喜欢当一名老师”
在充满力量与美感的健美舞台上,李玲曾是聚光灯下的焦点,用汗水和毅力雕刻出令人惊叹的肌肉线条,斩获无数奖项。在第43届亚洲健身健美锦赛上,她更是一举夺魁,获得亚锦赛女子形体和女子健身双料冠军。然而,2014年,她却选择褪去冠军的光环,走进校园,成为一名默默耕耘的健身健美专业青年教师。
“比起做运动员,我更喜欢当一名老师。”李玲说这话时,嘴角挂着温柔的笑意,眼神却坚定有力。然而,从运动员到教师的转型并非易事。初登讲台,面对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李玲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她习惯了高强度的训练,却不知该如何将复杂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一开始真的很困难,我不知道该怎么把动作要领讲清楚,学生们也听得云里雾里。”李玲回忆道。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学习,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努力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健身健美技巧,2017年,李玲决定组建学校第一支健身健美代表队。然而,这个想法却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
“一个女孩子,搞什么健美队?”“健身健美不就是练肌肉吗?女生把肌肉练那么大还好看吗?”面对质疑和不解,李玲没有退缩,她坚信,健身健美不仅仅是力量的象征,更是对健康体魄和积极生活态度的追求。
她利用课余时间,亲自挑选队员,制定训练计划。可当时学校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她就带着学生去校外的健身房进行训练。由于健身健美这项运动的训练周期长,对学生的体能耐力要求高,想要取得成绩十分不容易。“很多学生从大一开始训练,到大三才能去参加比赛。”艰苦的训练再加上漫长的训练周期,这让不少队员都打起了退堂鼓,陆续退出训练。李玲没有放弃,她始终陪伴在队员们身边,用自己的经验和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但每当看到留下的学生们咬牙坚持,突破自我,我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玲的带领下,这支年轻的校园健身健美队逐渐崭露头角。从2017年第一次参加比赛到2025年,在“健身健美各类比赛”中,乐山师范学院健身健美队获得一等奖17项的佳绩。为了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健身健美专业课程,几年来,李玲几乎跑遍了全国开设健身健美专业的高校去取经学习,不断完善学校健身健美课程体系,也让学校的健身健美课程从稚嫩走向成熟。
以青春为名,为梦想而战,挑战身体极限,铸就形体辉煌。在各个健身健美比赛中,李玲带着学生为学校赢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李老师就像我们的姐姐一样,不仅教我们训练,更教会我们坚持和拼搏。”队员们这样评价她。
从冠军到教师,李玲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也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浇灌着祖国的未来。她说,比起做运动员,她更喜欢当一名老师,因为在这里,她找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这是学校对我的信任”
2024年年初,为了进一步推行“五育”并举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决定成立龙舟队。李玲参与龙舟队组建,并担任体能教练。
“说实话,当时压力很大,因为这些队员们来自不同的专业,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也参差不齐。”李玲坦言,“学校给予了龙舟队很大的期望,学生们也希望在赛场上取得成绩,作为体能教练,我也不能退缩,我不能辜负学校对我的信任。”李玲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龙舟这项运动,她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尽快熟悉这项运动。
训练基地在眉山青神,训练期间,李玲每天往返于乐山、青神两地。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基地,李玲就已经带着队员们开始训练了。她以身作则,和队员们一起挥洒汗水,挑战极限。晚上回家后,李玲顾不上一天的疲劳,逐帧逐秒观看分析龙舟比赛视频,结合自己的体能训练经验,为队员们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和健身健美不同,龙舟队队员人数较多,在进行集体训练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能状况进行调整。”在李玲的带领下,龙舟队的体能水平突飞猛进,团队凝聚力也空前高涨。训练是艰苦的,但李玲始终用她的乐观和坚韧感染着每一个人。她会在队员们疲惫时讲笑话逗大家开心,会在队员们气馁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她常说:“龙舟精神,就是团结拼搏,永不言弃!”
经过不到半年的集训,2024年9月16日,乐山师范学院男子、女子龙舟队第一次亮相中华龙舟大赛(四川·恩阳站)赛场,经过预赛、半决赛、决赛的激烈角逐,龙舟队队员一路劈波斩浪,最终女子龙舟队斩获青少年组100米、200米和500米三个项目的冠军;男子龙舟队也在职业组200米和500米两个项目的决赛中,分别获得了第五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当天,不但中央5台直播了这一赛事,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30分》《体育新闻》等栏目也争相报道了我校龙舟队取得骄人战绩的消息。
李玲代表学校再次站上了冠军领奖台,而这一次她是以一名老师和教练的身份。“这份荣誉属于学校,属于每一位队员!”面对赞誉,李玲谦虚地说,“我只是尽了一名教师应尽的责任,我没有辜负学校的期望。”
李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展现了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她不仅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更是“五育”并举的践行者。
“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我要做一个有温度的好老师”
在北校区运动场,李玲正在指导学校聋人足球队的队员进行体能训练。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映照出专注的神情。由于球队的队员都是听障学生,因此一个简单的技术动作,她要重复示范十多遍;一个转身技巧,她要手把手纠正无数次。
“再来一次,注意膝盖的角度。”李玲用手语比划着,同时蹲下身,轻轻调整学生们的腿部姿势。这是今天第27次重复这个动作,她的额头上早已渗出细密的汗珠,但示范动作依然一丝不苟。听障学生,对动作的理解需要更多直观示范。李玲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直到他们终于做出标准动作。在训练场上,李玲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个技术动作,她常常要重复示范上百次。她的运动服总是被汗水浸透,膝盖上的护具已经磨破了好几副。队员们说:“李老师的示范动作比教科书还要标准,她总是能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教学方法。”
“在担任四川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旱地冰壶项目和飞镖项目裁判时,对我的感触很大,我看到了残障人士对于运动的那种热爱和热情,深深感染了我。”回到学校后,这更加坚定了李玲要教好特殊学生的决心。为了能和听障学生更好的交流,李玲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手语,学习手语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白天要上课,她就利用晚上时间对着视频一遍遍练习。现在李玲已经能够用手语和学生进行简单交流。
“每一个学生,无论身体是否有残疾,都有权利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上百次的重复,上百次的示范,她用执着与耐心,为特殊学生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快乐的道路。在这条路上,她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每个梦想都值得用汗水浇灌。“李老师从不嫌弃我们学得慢,她总是说,慢慢来,我陪你们一起练。这种耐心让我们相信,只要肯努力,就没有做不到的事。”聋人足球队队员用手语说。
除了体育教学,李玲还担任23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1班班主任。常常有学生来找她倾诉心事。她记得有个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整日郁郁寡欢。李玲每天陪他晨跑,带他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用运动的力量帮助他走出阴霾。他说:“是李老师让我明白,生命就像运动场,跌倒了就要爬起来继续奔跑。”
“我曾经走过这条路,我希望可以为我的学生撑起一片天。”李玲用行动书写了一名青年党员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当年从教的初心,如今已结出累累果实。“当年我的大学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也想像他一样,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