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在推进课程与思政互融、教书与育人互促方面基本情况:
本年度,在教育教学、指导学生等方面,我坚持课程与思政互融、教书与育人互促,抓住青年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期,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与理念,强化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功能和内涵;以学识能力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以身示范,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踩实人生第一级台阶:
既为经师,更为人师。为师者,既要做“经师”,精于“授业”“解惑”,教给学生知识和本领;更要做“人师”,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在课堂教学中,除讲授好专业知识外,我坚持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雷锋精神、长征精神等融入知识讲解、案例阐释和学生品德教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爱国爱党。课堂内外,我对自己要求严格,勤奋自律、敬业爱生,做到了以身示范。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做好价值选择。
课内深耕,课外细作。发扬滴水穿石精神,坚持久久为功持续关注,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志向与个性。教学工作中,我坚持精心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干货”。课程讲授结束,还要求每个学生提交一份主题为“听《国际商务谈判》《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有感----基于爱国主义精神课程思政角度”的学习心得,启迪思考。此外,我还担任跨喜书院负责人,探索实施书院制教育,与吴耀国、郑磊、牛秀敏等专任教师一起,指导书院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开设英语、计量软件与编程、数学建模、创新思维等提升类课程;指导学生考研。2020年10月至今,坚持每周组织跨喜书院学生学习例会,跟踪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进行针对性学业指导,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显隐结合,润物无声。大学生处于该立志和思考人生道路的时候,需要正确引导和教育。但青年学生“三观”的塑造、思想的启迪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强行灌输和简单的说教。在教学、科研、指导学生等方面,我既旗帜鲜明地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注重把思政元素不着痕迹地融于专业知识和思想教育中,用春风化雨的隐性力量去影响和塑造学生,令其心安志立,笃志求学;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高明是辨非和价值判断能力,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如2020年底至今,跨喜中心组织、举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2余场,组织中心成员外出参加学术交流15场次,中心内部举办学术会议近100场次,相关专业和跨喜书院的学生积极参与。在每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我都坚持弘扬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这些言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2022年度在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显著性成效情况:
(1)负责的《“高校智库+”爱国主义主题课程思政协同建设创新模式研究》立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程思政类)重点项目。
(2)组织举办或参加5次线上线下涉外学术会议,贯彻党的对外经济政策,传播中国和平发展理念,讲述中国故事,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牵头组织举办的“2022年跨喜马拉雅地区产业减贫合作”国际研讨会被人民网海外版官网、中国西藏网、科技视点等媒体的报道或转载,还有海外作者在媒体上宣传,产生比较广泛的影响。
(3)每周(包括寒暑假)集体指导跨喜书院学生学习,累计40余次,指导个体学生100余人次,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学生树立高尚品格和正确价值观。
(4)指导33名学生担任跨喜中心科研与行政助理工作,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提升职业能力。
(5)目前,已有12名跨喜书院学生学习期满顺利结业。
(6)指导跨喜书院5名学生考取研究生,并形成老带小传承机制。
(7)出版国际合作领域学术专著两部,介绍我国国际投资和产业合作。
(8)与巴基斯坦团队成员和尼泊尔驻联合国官员完成《中国扶贫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启示》专著,已进入出版程序。该书宣传中国扶贫故事,提升我国软实力。
(9)2022年上半年学生评教学院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