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在推进课程与思政互融、教书与育人互促方面基本情况:
为认真执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有效落实《沟通与交流》课程思政的教书育人目标,2022年度本课程在推进课程与思政互融、教书与育人互促方面做法如下:
一、特教+角度下,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密切融合
(一)思政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总体目标
本课程遵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总方针,结合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育目标紧密结合,与课程团队一起研讨,确立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并进行该课程的课程建设,包括思政课程课题和教改课题等。
(二)思政理念融入课程内容
1.多学科参与下的综合育人。《沟通与交流》是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教育(听障)以及听障专科(服装设计专业和艺术设计)素质与能力基础必修课,是形成特教师范生和听障专科生沟通技能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已经开设了14个班级共448个课时。课程教学任务是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沟通在日常学习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并会在不同场景下运用不同的沟通方法。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将融入社会学、教育学、旅游管理和语言学等多学科。通过多学科知识的介入与参与,本课程力求将理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真正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
2.课程“五育并举”特色思政育人。《沟通与交流》分为沟通理论、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和求职沟通等几大部分。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在生活、学习和社会中的沟通容扩其中。课程理论和实践紧跟教育改革发展动态,适应教育和时代发展要求。课程结合“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五育并举”思想,将课程分别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创设和教学方法等五大教学元素结合,提出“五育五重”教育模式。
(三)思政理念融入课程施教
1.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教学文件。本课程以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为着眼点,在课程施教的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精髓,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等方面融入沟通与交流课程的价值内容。特别是在教案和课堂课件中,在融合思政元素的同时,注明思政元素的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依托课题进行施教。本课程从2018年的教改课题开始进行建设,已经建设4个年头,以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增加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全程、全员、全方位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本课程将国家的政策方针、英雄人物、历史故事、名人名言等自然贯穿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分析和师范生的试讲试教中。2021年本课程立项课程思政课程示范课建设,以课题为依托,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改进。2022年本课程进行部分训练视频拍摄,在继续建设中。
3.思政教育潜移默化于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案例和视频观摩,校内互动、校外交流。让听障学生与不同年级、不同角色的人群进行交流。以“五育并举”思想为核心,将五育内容与不同教学环境相结合,教师不仅完成课堂教学、沟通“书本”内容,与学生兴趣、主题节日、节气等相结合,每个月一次“汇报活动”,让学生真正“展示”自己,“走出教室”和“走出校园”,让听障学生与健听人群(包括校内学生、校外企业)进行交流实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意识,让思政教育内化与行。让更多的健听人群接受多元文化,社会和谐发展。
4.思政教育贯穿在学生的生活中。担任19级听障专科班的班主任2年,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后步入社会,时刻在生活和学习中鞭策着学生们真实做人、老实做事,注重三观的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将展示真实的自己,尊重每一个个体,感受个人价值。将思政教育理念真正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即使学生已经毕业两年了,但是,在生活、工作和思想上,时刻“以教师和朋友”的身份,关注学生的情况,为学生的精彩而高兴,为学生的忧愁而排解,和学生“作一生的亦师亦友”。
5.思政教育迁移到其他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不局限与某一课程,而应该贯穿在学生在校课程的每一门、每一节。在教授《沟通与交流》的同时,也教授听障学生和健听学生其他课程,比如《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和《聋校语文教学教法》等课程,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在课程中,同时,把《沟通与交流》的“五育五重”教学模式,尝试进行教学改革,并申报相关课题。同时,组成思政教学团队,不仅在本学院进行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还积极进行其他学院的教学指导,树立师范生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做“四有”好老师。
(四)思政理念融入课程考核
本课程坚持以德树人、以德施教,注重听障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课程采用全面和多元化的评价。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毕业要求和考核内容相一致,把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课程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通过过程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考察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课外相关人群等共同评价,力求公平、公正、公开。
二、课堂+角度下,支持课程思政教育
(一)全员协同,共促发展
课程思政立足于全员共同的育人的理念。本课程得到学校领导、其他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提供了教学指导、生活管理和实习指导等支持,在各界人事协同努力下,实现综合育人思政育人。
1.校内支持。首先,本课程获得思政课程建设、教改立项,为课程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其次,学生辅导员等工作者,为平时的学生思想教育潜移默化的进行了相关教育。最后,课程为多学科参与课程,相关专家和教师为提供了校内和校外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广的教学资源。
2.校外支持。一是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实践平台,让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在实习和工作中,听障学生表现大方、自信。从职业认知和教育实践中对听障师范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怀。二是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听障学生交流的机会,消除了交流障碍,促进聋健融合,增强学生自信。让更多人接受特殊儿童,尊重多元发展。比如峨眉山风景区在征求服务意见稿时,就接受了该课程团队提出的对听障儿童游山和交流障碍的改进措施,拟建设一批为听障讲解的导员项目,为学生校外交流增加了机会,扫清了障碍。也为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提供方便,为毕业后更好的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二)就业跟踪,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1.实习指导,加强交流。听障学生在特校和其他机构、公司实习时,通过面试效果、岗位技能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持续进行跟踪指导。这些都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同时也是《沟通与交流》课程理论到实践中的检查。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同时用实践检验理论。这些听障学生在实习岗位中表现优越,并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2.创业就业,实现价值。随着2017级第一批听障本科生毕业,从对自己职业的选择到在岗位中的实践,努力践行课程思政的观念,坚持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尤其是对特殊教育的爱融为一体;把对国家的感激、对学校的感激和对老师、父母的感激之情带到工作中,转为为祖国、为人民和为学生们踏踏实实的服务。
2022年度在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显著性成效情况:
1.2022年2月,主持乐山师范学院校级《校校合作背景下听障大学生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教改项目
2.2022年4月起,撰写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配套丛书《学科教学法丛书聋校语文》(年末出版)
3.2022年6月起,撰写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配套教材《聋校语文课程与方法》(初稿完成)
4.2022年7月,录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线上视频
5.2022年10月,录制《沟通与交流》学生实训项目视频
6.2022年获批四川省教育厅特殊教育专业类“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成员,并进行思政示范课《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校内授课
7.2022年10月撰写《“五育并举”融入听障大学生《沟通与交流》课程思政建设》(已投稿)